中心概况
申报书
中心简介
规划措施
运行制度
视频简介
规划措施
中心首页    中心概况    规划措施

    《国家“十二五” 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人才培养应“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重庆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基本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重庆医科大学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造就特色鲜明、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为办学宗旨。为此,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把实验教学工作作为办学的重点之一。将构建与学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作为学校发展规划之一,加强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的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建立资源配置合理、设备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充分开放共享、队伍优质稳定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同时,制订了与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有关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制度,以鼓励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
   1-1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
  (1)面向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组建医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加强对现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拓展实验教学共享范围、提高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效益。以教育部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根据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专业调整,为充分发挥我校原有的医学检验专业和学科发展的优势,紧跟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探索现代医学技术人才培训规范的科学先进的医学技术教育体系,为培养紧密配合临床医疗服务工作、掌握特殊医疗技术和医疗技能、技艺卓越、拔尖创新的高级医学技术人才,建立国内一流的医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原有的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康复医学专业基础上,积极面向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将原有五年制医学检验改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并新设四年制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形成较为完善的医学技术类专业布局,并通过整合学校、附属医院的教学和医疗资源,组建了医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秉持“技术为本、自主学习、医教研协作、培养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医学技术为本,技能培养为中心,注重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结合、基础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医院、学校、企业合作育人模式,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注重科学和人文精神养成,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技艺卓越的医学技术高级人才。
   (2)强化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将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放在中心工作的首位。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及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注重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前瞻性、应用性,逐步形成科学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
   (3)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学校将在3-4年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全面实行网络化辅助教学和网络化管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争取建立设备先进、安全规范、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全市高等学校中具有较好的辐射作用和一定示范影响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硬件设施
   学校今后每年力争对实验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有1000万元的经费投入,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和信息化的网络教学体系建设,争取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建立一个或若干个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准备精良、优质服务、面向全校及社会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1-2学校、学院具体政策确保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制订《重庆医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重庆医科大学2011-2015年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工作规范(试行)》、《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等,从学校层面上统筹实验教学的规划,推进实验教学的有序发展。
   (1)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学校和学院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领导,统筹实验教学的规划发展和业务管理等工作。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对实验教学设备和实验用房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以提供系统的、多功能的实验技术平台为基本职能,以保障实验教学的水平为基本任务,做到资源共享,形成规模效应。
   (2)保障建设资金投入,重视经费的效用: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项资金项目以及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保证每年投入教学实验室建设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建设、重点培育、开放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上级各部门专项资金,实现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上层次、上水平。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项目,保证实验室建设与实验项目建设经费的落实,做到实验室建设的经费及时足额到位;通过多渠道投资的整合与严格审批程序,保证经费效益的提高。
   (3)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师资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狠抓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的提高,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地位,提高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实验教师首席制,鼓励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出台了师资选拔、培养、引进与使用办法,在实验教学师资培训、实验教学教研教改立项和教学课时量统计计酬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以造就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实验教学队伍,确保实验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职称评定激励机制: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问题,“重庆医科大学关于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重医大人[2008]32号]明确规定“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着重突出实验技能和实际工作业绩。在职称设置上,突破副高职称的限制,设立正高职称,使不同岗位之间具有同等竞争的机会,以吸引、稳定实验技术骨干”。
   (5)理顺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激励机制:在校院两级管理基础上,理顺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明确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和负责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的学院的职能和职责,学校建立严格的教学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工作规程,建立严密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验教学档案管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等一系列文件将实验教学管理与实验室管理由行政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化,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有力保证,并形成机制合理、管理科学的实验教学运行模式,确保实验教学高度开放共享和高效运行。
   综上所述,校院二级管理规范了实验教学各个环节,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